logo
付费报告
防务商城
公众号
cover_image

低成本、可消耗、无乘员的“自主舰艇”标志海战进入“无人革命”时代

先进防务 先进防务星

原文发布时间

2025年9月



Get the People Off the Boat: Unmanned Is the Essence of Autonomy



本文认为,自主系统的核心在于“无人化”,其本质特征应包括服役周期短、专业化设计、低成本、高杀伤效能及彻底无人操控。与造价高昂、多用途、舰员众多、损失不起的有人舰艇不同,自主舰艇应可以大批量建造,作为可消耗资产用于高风险任务,从而形成更大的灵活性与威慑力。美国海军正面临自主舰艇研发与运用的关键抉择,若在设计中保留载人能力,将导致成本上升、数量减少及无人特性丧失,无法发挥无人舰艇的颠覆性潜力。


本文编译自 海军军事学院学报

(美军无人舰队概念图 ,封面图源: 海军军事学院学报

无人机革命

无人机正成为现代战争的核心。在乌克兰和黑海等冲突中,小型空中无人机和半自主摩托艇已展现出显著作战效能。这些成功既依赖技术本身,也离不开操作人员的智慧与胆识。半自主武器已成为战场标配,完全自主武器的出现仅是时间问题。

美国海军目前开发的无人舰艇多基于现有载人设计,排水量达数百吨,造价高昂。它们通常无需考虑人员适居性,可完全按作战需求优化外形与结构,并能够通过搭载任务集装箱实现多任务能力,如诱饵、情报监视侦察(ISR)或作为“导弹驳船”增强有人舰队的火力。然而,若在这些平台上继续保留人员操控选项,则违背了无人系统的设计初衷与本质优势。

技术:本质与意识形态

技术并非中立,其设计与应用深受意识形态影响。自主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体现出“技术乌托邦主义”倾向,即认为技术必然推动进步,却可能忽略其武器化与整合入作战体系的复杂性。

历史上,技术误用案例屡见不鲜。因此,自主系统的成功应用必须契合其内在本质。尽管自主海上系统难以用单一特征定义,但可通过五个核心维度——使用寿命、专业化程度、成本、杀伤效能及人员搭载情况——来分析其本质及优化方向。

预期使用寿命

有人军舰通常可服役数十年,但自主平台的预期寿命应大幅缩短,以月或年为单位。长寿命需依赖厚重船体、冗余设计、持续维护和随舰维修人员,这些将显著推高成本与复杂度。自主系统应追求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特定任务,并适应快速的技术迭代。建造“持久”自主舰艇是受传统海军文化驱动,却违背了无人系统的本质。理想情况下,自主舰艇应设计为五到七年的使用寿命,以便融入新技术应对未来需求。

(美军无人潜航器,图源: 海军军事学院学报

多用途设计还是专业化设计

有人舰艇因建造成本高、数量有限,常被设计为多任务平台,如伯克级驱逐舰可交替执行水面战与导弹防御任务。然而,自主系统因建造数量大,应优先考虑专业化设计。专为某一任务优化的平台效能更高,集成多任务能力反而会增加成本、延长建造周期并降低可靠性。

模块化设计虽被美国海军视为选项,但不仅昂贵,还可能偏离任务专业化的核心目标。资源应投入建造更多专业化系统,而非少数昂贵且复杂的多用途平台。

高价装备与可消耗装备的抉择

现代有人舰艇数量稀少、造价高昂,无一被视为可消耗资产。然而,军方应追求成本较低的自主系统,以实现大批量采购。设计时应明确将其定位为“可消耗装备”,在实战中能损失得起,而不影响整体任务进程。例如,就像声纳浮标在监听后报废一样,自主导弹驳船在弹药耗尽后也可作为诱饵前出或后送重装,为有人舰队提供更灵活的战术选择。

优先杀伤效能还是生存能力?

资源应优先用于提升自主系统的杀伤效能,而非生存能力。系统只需具备足以支撑任务执行的短期存活能力。工程冗余、强化操作或损管系统对于设计为“可消耗”的平台并无意义。

在战略与作战层面,自主舰艇是抵消对手数量优势的低成本手段。自主系统可让指挥官在承受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打击目标。大规模部署可消耗、高杀伤力的自主平台,将带来显著的非对称优势。

(美军无人快艇,图源: 海军军事学院学报

有人操控与无人操控的抉择

美国海军仍在探索自主舰艇的作战概念,包括是否采用纯无人或可选载人模式。然而,在设计自主舰艇时,必须避免保留人员搭载能力,否则将丧失其核心优势。载人设计需更高的复杂度、生存力、维护性和功能全面性,显著增加建造成本。为了让载人带来的额外成本看起来合理,海军可能推行“集装箱化”任务方案,但这将进一步推高建造、运营与维护费用,减少可部署数量,并降低其“可消耗性”。

自主水面和水下舰艇的本质在于其自主性,应建造为大量廉价、专业、高杀伤力的平台,能够在战斗中有意承担风险。若设计为载人平台,则与现有多用途有人舰艇无异,无法体现其独特价值。

结论

自主舰艇有望通过降低成本、增加数量、提升杀伤力,为指挥官提供可消耗的作战资产,从而更好地威慑或战胜拥有数量优势的对手。然而,若其设计初衷仍包含载人选项,则无法充分实现这些本质优势。美国海军应摒弃传统载人思维,真正拥抱无人化与自主性,以释放下一代海上作战系统的全部潜力。

END


(阅读或下载18页报告中、英双语全文,请扫描二维码联系小编;或点击下方 “阅读全文” ,或登录 “知识星球” ,关注 “先进防务”

报告原文+译文9.9元

往期推荐

美国海军陆战队战略转型:放弃甲弹对抗,拥抱信火一体

西点军校:装甲部队与无人机系统的协同作战成为胜负的关键

破解无人机袭击困局:定向能武器与分层防御

先进防务·知识星球

图片

登录 “先进防务” 知识星球

一站式获取国际防务信息


图片
现在扫码加入, 超值优惠价 50元/年 可开发票


先进防务·开源信息系统


图片